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 90 章

關燈
第 90 章

內侍來了, 正好是自己刷印象分的時候,王懷玉難得的抽了三天的時間,帶著內侍去領略嶺南的風土人情。白天帶著他到各個村子裏去逛一遍, 晚上回郡主府吃住。

再經歷三天出門只能坐馬車轉牛車加步行, 進村看到的都是不知道多破爛的房屋,村裏百姓甚至沒有一個人衣服是好的,扛著的農具甚至還有石頭木頭做的。福安真的不敢相信, 大齊竟然還有這樣窮的地方。再一看好好的郡主府,楞是比京都的王家大宅少了一半,裏面的家具東西也都是最普通的。

大齊的榮安郡主就是過這樣的生活?福安對王懷玉升起了厚厚的同情和憐惜,回到京都的時候, 更是和皇帝好一陣宣傳,讓皇帝也知道她在嶺南過的是什麽苦日子。

“陛下,真的不敢相信,榮安郡主竟然知道咱們種地, 和山裏村民坐在一塊考鳥雀吃, 哪裏有在京都的時候被您寵著的樣子,還有那個臉啊也曬得黑黑的, 比宮裏最下等的婢女還要黑。”福安誇張的說著,引起了皇帝的震驚。

“嶺南真的有那麽苦?”

“真有那麽苦。”

“既然這樣, 以後多給榮安賞賜點東西好了。”皇帝十分慷慨道。

到底是自己從小看到大的姑娘, 雖然摻夾了很多東西, 但還是想要她過得好的, 只要不影響到他, 他樂意做個慈祥體貼的長輩。

王懷玉把人一送走, 立馬就把自己打出來的農具,摻假在其中租借給百姓。看著出產的鐵農具逐漸豐富, 她琢磨著要在每個縣都開一個打鐵鋪,專門負責百姓日常鐵器的維修和售賣。

這個主意一出來就受到了大家的讚同,但同時也有一個問題。

“我們的鐵從哪裏來?”林清風問道。

現在大齊的鐵器管控很嚴格,一斤以上就要找官府批覆,每個縣一年只有一百斤的用鐵量。他們如果開了這個打鐵鋪,一年售賣的鐵器是有跡可循的,那超出的部分該如何說?林清風比較擔心這個問題。

“這個倒是不怕,現在世家自己開采鐵礦也不是什麽稀奇的事,我們商隊從外面購買一些,再摻上我們自己的,外邊人分辨不出來。”婁明運道。

只要有錢,就不怕買不到東西,而且他們買的就是成品的鐵農具,實實在在的擺在鋪子裏賣,別人就是想要鉆空子汙蔑也找不到證據。

“是,我和淮南王去了信,他的封地允許我們買賣鐵農具,不過我們的水泥給他一些優惠。”王懷玉道。

這幾個藩王都不是什麽樸素節儉的人設,能有一地的百姓供養,他們也不需要過什麽艱苦的生活,每天只要想著怎麽花錢就好了。所以哪些王府一個比一個豪華,藩王居住的地方也一個比一個幹凈。

聽說嶺南有可以讓路變得和青石路一樣平整的東西,各家都想要嘗試一下了。一開始只是用來建房子,後面發展到了用來鋪路、修建各種工程,更有眼光卓絕的人,看到了它在軍事上的作用,想要大肆購買。

不過現在嶺南的水泥供不應求,崔家的基本都是供在幾個大世家,內部消化還沒有來得及呢,自然沒有餘量賣出去。其他人可不就得求到嶺南來。

大概是上層的人對形勢比較敏感,在王懷玉還想著嶺南該如何種地產糧食的時候,北方的各個大世家已經在將自己所在的城鎮武裝起來了。原本由石頭糯米漿建成的城墻,現在還在外面砌上水泥青磚。這樣的城墻,別說是流民了,就是匈奴的鐵騎都踏不破。

西北,漫天的黃沙被風裹著吹到了每一個人的臉上,留下了滿面黃沙和一道道傷痕,每個人的臉上都想西北的地,晾著一道道溝壑。縱然風沙淩冽,前進的人卻是麻木不已,沒有任何反應。

“前面可是押送西北流民的胡監軍?”忽然,在風沙呼嘯中,一個男人的聲音穿透而來,隨之是一隊騎兵從黃沙中顯現。

隱約聽到聲音的胡監軍抖了一下臉上布巾,艱難的睜開眼睛往聲源處看去。

“胡大人,在下是嶺南領屬吳隆昌副將,奉陛下之命,王將軍的派屬,過來交接西北百姓前往嶺南。”

風沙太大,說話都要用吼的。聲音還是斷斷續續的被風吹走。

胡監軍聽到這話,讓人停下馬車。馬上的人也帶著騎兵隊過來了。

吳隆昌將馬勒停,翻身下馬行了下官禮儀,方才從懷裏掏出皇帝給的聖旨,和王定武的信。

“這是陛下的旨意,還有將軍給您的信。”

胡監軍又抹了一把臉上的風沙,冒著寒風接過他的信,進到車廂裏只露出一點點縫隙,才能看得清上面寫了什麽。

官印是真的,信也是好友的筆跡。

只是嶺南和西北相隔幾千裏,如何想到又如何能將這些百姓送到嶺南去呢?這不是幾個、幾十個、而是上萬、十幾萬人啊。

“王將軍可有和你說如何安置這些人?”胡監軍問道。

他在西北為官十年,哪怕不是直接管理西北的事物,也和這裏結下了深厚的感情,在知道河西四郡割讓給匈奴,胡監軍也是愁得一夜未睡。

如今西北要交接,如果不在夏季前將百姓都遷走,便會留在哪裏成為匈奴得奴隸。可是,離開了自己的故土,他們又能到哪裏去呢?

胡監軍不知道,只能帶著人往內遷,哪個府要人就放一部分到那裏,或者是有人來買賣,願意自買自身的,這他便管不到了。

這些都是大齊的子民,也曾和將士們一起保家衛國,胡監軍是真的不希望他們落得如此下場。現在嶺南來了書信,還有皇帝的聖旨。他心中也升起了一些希望,希望這個一直守護西北的將軍,能再給西北的百姓帶來一次生機。

“嶺南是郡主的封地,嶺南地多人少正是缺少人手的時候,西北的百姓過去了,便尋找宜居的村落給他們居住,分田地和山頭耕種。嶺南一年四季長青,水稻兩熟,冬季也可以找山上尋找食物、栽種豆蔬。如果大家的動作快一點,能夠在明年前到達嶺南,就能趕上明年的春耕,到時候開荒種水稻,只要半年的時間就能在嶺南站穩腳跟。”吳隆昌細細說。

他不怕別人不知道,就怕大家不知道,沒有人願意跟著去嶺南那麽遠的地方。

他還道:“只要願意跟我們去嶺南的,路上的糧食到了嶺南後半年的糧食,都有郡主出。”

“砰,”的一聲,胡監軍震驚得從車裏鉆了出來,扯著快被吹掉的狼皮帽子問:“吳副將說的話可是當真?我這裏只是其中一批百姓,共有三萬人,王將軍如何能供養得起這些一年的花銷?後面還有三批近十萬人,這十三萬人的吃喝可不是小事情。”

“只是不讓大家餓死還是可以的,但想要吃飽吃好,還是要等到了地方大家自己幹活。”吳隆昌想起嶺南這三年的變化,眼神中充滿了自豪和肯定:“現在我們嶺南的糧食可畝產五百斤,一年收獲兩季,相當於一畝可產近千斤糧食,怎麽會養不起呢?”

更何況這只是精糧水稻,還不包括哪些豆蔬,加上這些養活那麽多人有壓力,但也可以。

聽到畝產千斤,胡監軍頓時楞住了。

西北的地多,一眼望去就是平原,尤其是河四郡,耕種上可以和中原最肥沃的土地比肩,但最好的產量也只是一畝三百斤左右。嶺南竟然能夠到達畝產千斤?這真是不敢相信。

“要是這樣的話,我們到了太原就得你們把人接過去了,陛下命我在今年春季前把西北的百姓安置好,我若是跟去嶺南,怕是後面的人就要淪為敵國奴隸了。且你們的人還得在夏季前到太原,將剩下的人也接走。”胡監軍思索了一番道。

既然皇帝下令,又有人給西北百姓謀了一個好出路,他便沒有阻攔的道理。

事情已經交代清楚,吳隆昌便道:“大人放心,下官只是第一批過來的,就是怕和您錯過了。後續接人的隊伍已經到了京都,等您返回西北將下一批人來,我們就能在太原接應了。”

胡監軍點頭,招手叫來旁邊的小兵,讓他去傳話。

下面的百姓不知道誰帶著他們走,也不知道要到哪裏去,只知道他們的家沒了,現在換了牽頭的人也沒有察覺,只是麻木的跟著前面走。

吳隆昌是王定武的親兵,從小就跟在他身邊,在西北度過了他最年少的時候,他的這一身本事也是西北軍中學到的。他還記得自己第一次上戰場的時候,就是西北的一位士兵替他擋了一刀,才保住他的這條小命。也記得自己在閑暇的時候出門打牙祭,遇到西北的百姓,他們扛著鋤頭笑呵呵的告訴他,哪裏的野物最多,也記得他同袍的妹妹,每次在他們休息的時候都來送自己編的草鞋給他們。

西北,這片土地,這裏的人給他太多東西了。記憶裏的歡聲笑語還猶在眼前,然而轉眼卻已經是另一番場景。

看著面容枯瘦的西北人民,吳隆昌企圖從他們臉上找出一絲熟悉,卻只看到了麻木和絕望。

“各位父老鄉親,”吳隆昌忍住眼裏的酸澀,打著馬便走便高聲道:“我是王將軍的副將,奉陛下的旨意來接你們去嶺南了。”

“王將軍在嶺南給大家準備好了糧食,田地。只要大家走到嶺南就能安居樂業了。”

“嶺南四季如春,什麽時候都能種東西,只要大家堅持住就能有希望了。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